香港科技大學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生成“AI講師”愛因斯坦
據法新社報道,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采用VR頭顯通過云展館觀看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AI講師”——愛因斯坦的授課。
該項目由港科大計算媒體與藝術講座教授潘輝教授牽頭,旨在解決全球教師短缺帶來的挑戰,同時擁抱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變革力量。
潘教授認為,人工智能講師不是人類講師的替代品,而是有價值的補充,可提供多樣化的視角和創新的教學方法。
潘輝表示:“這項研究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獨特而令人興奮的體驗,并且激發了他們思考人工智能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還為人工智能驅動的教學法的開創性研究鋪平了道路。”
通過人工智能,講座材料可以轉化為可定制的虛擬化身,從而實現量身定制的演示并增強參與度。正如美聯社報道所述,這種定制不僅僅局限于視覺效果,還包括聲音、手勢,甚至種族。
此外,引入人工智能講師可以將人類講師從講課任務中解放,使他們能夠專注于更具互動性和個性化的教學。
學生告訴法新社,人工智能講師的吸引力在于能彌合學生和教授之間的距離,從而營造一個更平易近人、個性化和互動的學習環境。
另據美聯社報道,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不僅限于港科大,香港大學也在采用人工智能技術。
不過,雖然引入人工智能講師引起了學生的興奮,但香港大學教授Cecilia Chan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學生更喜歡人類教師,因為人類教師具有同理心。
未來,港科大計劃進一步將互動功能融入人工智能講座,旨在將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至新的高度。
港科大致力于在教育中采用人工智能,通過數百萬美元資金投資并引入“人工智能大使”來促進校園范圍內的人工智能整合。
此外,相關新聞方面,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地亞哥的一所學校正在采用一種新的人工智能平臺,該平臺基于個性化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該工具被稱為SchoolAI平臺,使用聊天機器人協助教師回答學生各種問題。
原文來自https://www.93913.com/10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