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方案,未來產業聚焦元宇宙、生成式AI等領域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通知,《實施方案》主要聚焦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標準化工作,形成8+9的新產業標準化重點領域。
其中,新興產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用航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等8大領域;
未來產業聚焦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等9大領域。
具體來說,
元宇宙方面,開展元宇宙標準化路線圖研究。
加快研制元宇宙術語、分類、標識等基礎通用標準,元宇宙身份體系、數字內容生成、跨域互操作、技術集成等關鍵技術標準,虛擬數字人、數字資產流轉、數字內容確權、數據資產保護等服務標準,開展工業元宇宙、城市元宇宙、商業元宇宙、文娛元宇宙等應用標準研究,以及隱私保護、內容監管、數據安全等標準預研。
腦機接口方面,開展腦機接口標準化路線圖研究。
加快研制腦機接口術語、參考架構等基礎共性標準。開展腦信息讀取與寫入等輸入輸出接口標準,數據格式、傳輸、存儲、表示及預處理標準,腦信息編解碼算法標準研究。開展制造、醫療健康、教育、娛樂等行業應用以及安全倫理標準預研。
人形機器人方面,研制人形機器人術語、通用本體、整機結構、社會倫理等基礎標準。
開展人形機器人專用結構零部件、驅動部件、機電系統零部件、控制器、高性能計算芯片及模組、能源供給組件等基礎標準預研。研制人形機器人感知系統、定位導航、人機交互、自主決策、集群控制等智能感知決策和控制標準。開展人形機器人運動、操作、交互、智能能力分級分類與性能評估等系統評測標準預研。開展機電系統、人機交互、數據隱私等安全標準預研。面向工業、家庭服務、公共服務、特種作業等場景,開展人形機器人應用標準預研。
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圍繞多模態和跨模態數據集,研制視頻、圖像、語言、語音等數據集和語料庫的標注要求、質量評價、管理能力、開源共享、交易流通等基礎標準。
圍繞大模型關鍵技術領域,研制通用技術要求、能力評價指標、參考架構,以及訓練、推理、部署、接口等技術標準。圍繞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及服務,面向應用平臺、數據接入、服務質量及應用可信等重點方向,研AIGC 模型能力、服務平臺技術要求、應用生態框架、服務能力成熟度評估、生成內容評價等應用標準。在工業、醫療、金融、交通等重點行業開展AIGC產品及服務的風險管理、倫理符合等標準預研。
近年來,我國工信部、國務院辦公廳等部門出臺元宇宙相關行業的政策規劃,促進元宇宙產業的發展。政策的要點在加快元宇宙相關技術,如區塊鏈技術、虛擬技術的發展等。元宇宙是現階段各大技術的綜合構建,是高新科技技術發展達到“奇點”后衍生的概念性產物。
元宇宙生態的構建過程中,人工智能、云計算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是元宇宙虛擬系統的算力支撐,VR/AR技術是元宇宙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聯通的接入端口,區塊鏈技術是元宇宙生態體系中虛擬人物構建的技術保障。以技術發展市場規模為基礎,測算元宇宙概念帶來的市場發展空間,得到中國元宇宙行業市場規模在2027年或超2萬億。
原文來自http://vr.sina.com.cn/news/yx/2023-08-24/doc-imzihizi9944847.shtml